上頜竇炎主要為患側或雙側鼻竇、前鼻滴涕或后鼻滴涕,有時鼻分泌物隨頭部姿勢改變而流出,患者自訴痰多且臭,分泌物為粘液膿性或膿性。
上頜竇炎癥狀:
疼痛的部位通常在同側尖牙窩處,有時可出現同側面頰和牙齒的陣發性神經痛、同側前額、眉根和眼球后疼痛,但無額竇底部及前壁明顯壓痛和叩擊痛。頭痛晨起輕,午后或久坐時加重,這主要是因為上頜竇內經過半天的時間,膿液平面到達自然孔開始流出,刺激開口而發生頭痛,直到臥床半小時后,則頭痛減輕。使用透鼻止痛散,鼻子馬上通氣,頭疼頭脹減輕。
上頜竇造瘺術常見并發癥:
1.鼻淚管損傷 手術后患側長期流淚不止。因造瘺位置過于造前所致,故近年來有人主張把造瘺位置改在下鼻道中部。
2.包皮診療技術是因造瘺位置過于偏后,損傷了腭大動脈的鼻支,或過于偏前,損傷了上唇動脈鼻支所致。
3.下鼻甲鼻中隔粘連 下鼻甲與鼻腔側壁粘連,因手術后處理不當所致。
上頜竇炎治療方法:
一.上頜竇穿刺沖洗術
(Antro-puncture and irrigation) 上頜竇穿刺沖洗,既可用于診斷,又可用于治療。早在1887年由Mikulicz創用。
二.上頜竇造瘺術
(intranasal-antrostomy) 此法又名上頜竇開窗術,由Mikulitz于1886年創用。操作方法與經下鼻道上頜竇穿行刺沖洗術相似,不同之點是在下鼻道造一窗孔,以供隨時插入導管進行沖洗,并有竇內通氣,恢復纖毛輸送功能等優點。
三.經唇齦溝下鼻道上頜竇造瘺術
(Transa-labial fold antrostomy) 該法由許煒昕創用于1965年。先行下鼻道及下鼻甲表面麻醉,再對唇齦窩、鼻旁軟組織及尖牙窩行1%普魯卡因浸潤麻醉,于牙齒和頰部之間填塞一塊紗布以吸收滲血。
四.上頜竇根治術
本手術最早于1893年由Weorge Galter Caldwell和1893年Henry Paul Luc所完成,故名Caldwell-Luc手術(柯-陸手術)。





您有任何男科疾病問題,請點擊: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