陜西蘋果銷量不樂觀 相比去年價格“對半砍”
蘋果作為陜西的特色水果之一,一直都是一些縣區果農致富的重要收入來源。近日,記者了解我省部分蘋果產地發現,不少果農今年在銷售蘋果時遭遇價格走低。面對這一情況,果農們究竟是該選擇順應市場價格銷售,還是儲存惜售,等待市場反彈?
相比去年價格“對半砍”
銅川市印臺區是我省較大的蘋果種植基地之一,今年種植蘋果30萬畝。記者從印臺區紅土鎮了解到,今年當地蘋果的產量依舊基本保持了去年的狀態,但由于受到冰雹等自然災害影響,一些村子果園的蘋果“賣相”差了許多,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蘋果的銷售。
記者在采訪中發現,即使是沒有受災的果園,銷售也遭遇了難題。據當地果業辦工作人員介紹,去年蘋果的價格一公斤在4塊錢,今年掉到2塊左右。面對這種情況,大部分果農都選擇了低價銷售,也有果農選擇將蘋果儲存在果庫里,期待市場情況好轉。
有果農告訴記者,目前就是寄希望“市面上的賣得差不多了,需求相對大的時候,從庫里調價格能高一點。”村民肖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“我這三畝地一畝差不多是4000斤,農藥肥料加起來一年下來得6000多塊,按現在一斤蘋果2塊多錢,一年下來也就1萬多塊錢,這還不算人工的費用。”
價格低銷量依舊不樂觀
記者采訪了北郊附近的幾家水果超市,市場上的蘋果基本來自銅川、咸陽、西寧等地,售價比去年也低了不少。龍首村附近的一家水果超市店主說:“(跟去年比起來)不行,差得遠。去年這種大的都五六塊一斤,今年四塊多都沒人要。”
經常在自強西路擺攤的黃師傅告訴記者,往年這個時候蘋果銷量還不錯,今年有點難。“一斤(比去年)將近差了一塊錢,現在一天也就賣個十來斤的樣子。把路上費用一加,基本不掙錢。”
黃師傅表示,今年都說是大環境影響,具體也不知道為什么,反正就是賣不動,價格比去年便宜還沒有去年賣得好。聽說別的地方有銷路,準備問問情況“轉移陣地”。
互聯網+進行線上分流
紅土鎮龐家河村村官李念毓告訴記者,自己就在幫幾個果農做線上分銷。“今年收購價格低了,有些果農感覺不劃算,就放棄發訂單,從電商做線上銷售,搞團購什么的。”她表示,這樣子肯定是銷量走得慢一些,但是利潤相對有保障一點。
記者在淘寶網搜索陜西各地的蘋果發現,西寧洛川蘋果相對來說店鋪最多,銷量也最好,其中一家店鋪59元10斤裝的,在11月份銷量達到4000箱以上。記者了解到,這些店鋪中真正果農自己開的并不是很多,有一些是當地果農整合資源開的,多數店鋪還是屬于收購商。
李念毓說:“可能是物以稀為貴吧。本地人都不覺得有什么特別的,倒是網上一些外省的單子挺多。我覺得可以多教村民電商知識,少了中間商的話,直接銷售到客戶手里比零售便宜,果農利潤還大。不過目前也只能緩解一點壓力而已。”





您有任何男科疾病問題,請點擊:








